• ◆ 园林绿化
  • ■ 当前位置 > 苗木基地 > 资讯中心 > 园林绿化 >
  • 海南:乡村绿道连通生态文明

    时间:2013-12-16 22:20 作者:河北苗木基地 点击:
    虽然烈日当空,却有清风徐来。眼下,大批外地游客纷纷告别火炉城市,或骑行或驾车,徜徉在海南的乡村绿道上,一路有三角梅、鸡蛋花和椰子树相伴,仿佛置身于清爽的绿色世界。 万宁兴隆绿道、文昌八门湾绿道、海口绿野仙踪慢行道每一条绿道的兴起都与文明生态

        虽然烈日当空,却有清风徐来。眼下,大批外地游客纷纷告别“火炉”城市,或骑行或驾车,徜徉在海南的乡村绿道上,一路有三角梅、鸡蛋花和椰子树相伴,仿佛置身于清爽的绿色世界。

        万宁兴隆绿道、文昌八门湾绿道、海口“绿野仙踪”慢行道……每一条绿道的兴起都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相连,一张连通生态文明、推动文明生态村再升级的绿道网络正在海南形成。

        因地制宜,为生态增绿

      “绿道不能和道路村村通混为一谈。它把旅游变成一项健康的运动,是生态旅游不可或缺的构成组件。”在清雅幽静的万宁兴隆热带花园里,记者见到了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兴隆热带雨林生态的归侨郑文泰。

        他不仅规划设计了兴隆绿道,还时常与工人们一起培植绿道两侧的花草树木。在郑文泰看来,绿道将海南的生态之美全然展现,游客因此有了更多选择和停留的可能。

        据介绍,兴隆的百余公里绿道建设计划,分成雨林植物及滨水风貌段、归侨村落风貌段、原生态风貌段等,目前已完成20公里的示范段,将兴隆的旅游景区和侨乡文化村落串连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生态乡野休闲慢行区。

        绿道的两旁,除了种植大量的乡土树木,还培育了本土花卉及爬藤、荫生、兰科等植物,让微生物和野生小动物都能找到繁衍生息的栖息地。

        眼前的景象与当初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思路一脉相承。

        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理念。2000年,文明生态村建设全面铺开。13年来,全省60%的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并逐渐摸索出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连片创建的发展模式。

        绿道建设既保护生态,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还能提升旅游品质,因此被视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文化乡村,为旅游添景

        一杯地道的苦咖啡,一碟精致的椰汁七层糕,静静地聆听老华侨讲述他们的回国故事……越南归侨梁爱凤位于兴隆华侨农场55队的南旺咖啡店,因为绿道开到了家门口,成了天南地北的“驴友”品味华侨村落文化的驿站。

        50多岁的梁爱凤是兴隆华侨农场的退休职工,每月1400多元的退休金和咖啡店的收入就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梁爱凤说,农场原有道路狭窄,路边还被密密麻麻的橡胶林挤占。今年,政府出资扩建绿道,在橡胶林中套种咖啡、恢复咖啡园,吸引游客参观,小店的生意才火了起来。

        通过绿道,这些“养在深闺”的华侨村落,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像兴隆绿道这样依托文化特色、生态优势发展文明生态村落群,在海南还有很多。如定安“百里百村”绿道蜿蜒于古朴的村落间;海口的“绿野仙踪”串连起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态村,沿途可以采摘、垂钓、吃农家菜、买土特产。

        浓郁的乡土文化也是文明生态村发展乡村游的灵魂。在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等5个毗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的村庄,自去年开始连片规划创建文明生态村。村里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办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家庭旅馆、休闲咖啡馆等,凭借论坛年会聚集的人气和绿道设施,很快便形成一条乡村风情旅游线。“不拆一间房、不砍一棵树”,这些村庄改造成原生态的文明生态村。

        据统计,目前海南已建成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点148个,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全省文明生态村农民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895元。

        绿色小康,让文明升级

        走进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白沙村,房前屋后和村道两旁随处可见龙眼、菠萝蜜、黄皮、杨桃等果树。82岁的村民郭阿婆坐在自家庭院里编竹篓,见到我们,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我们品尝她家的鲜果。

        郭阿婆说,果树苗是政府免费发放的,农户负责浇水、培土,收成归农户,庭院里这几棵果树每年能带来几千元的收入。

      “为美化环境,一开始我们发的是景观树种。但时间一长,无人维护,甚至遭砍掉。后来改发经济价值高的果树,村民不仅积极引种,还自发补种,村里的环境大变样。”昌江县委宣传部部长何顺劲说,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昌江提出了“把家园变果园”,已累计向全县农村发放10多万株果树苗。

        只注重生态保护,不发展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村建设难以持久。如何将政府的领头创建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13年来,海南很多村庄结合地域特色,不断进行探索,并持续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促成农民就地城镇化。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的就是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原是到处沙土地、种啥没啥的贫穷村。后来4000多名村民在村支书王文克的带领下,种植适宜沙土地的品种“桥沙甘薯”,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三四千元涨到一万多元,成为富裕的地瓜村。村民们还主动出资修建了村道。

        除了“地瓜村”,海南各地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成立合作社或引进开发公司,涌现出一批“槟榔村”、“香蕉村”、“沉香村”等。这些村庄的崛起为绿道的拓展与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上和生态上的双重获益是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正如郑文泰所言,无论是修建绿道开发乡村游,还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都是以农民为创建主体,实现促增收、提高文明程度的绿色小康目标。

  • 查看与 | 
  • 苗木基地 | 
  • 河北绿化苗木 | 
  • 河北苗木基地 | 
  • 石家庄绿化苗木 | 
  • 石家庄苗木 | 
  • 石家庄苗木基地 | 
  • 藁城苗木 | 
  • 藁城绿化苗木 | 
  • 藁城苗木基地 | 
  • 相关产品
  •  相关新闻
  • 山东滨州创新平原绿化造林模式实现“六个突破
  • 浙江:嘉兴湘家荡区域累计建成生态绿道64公里
  • 云杉种植需谨慎 带土球花灌木有市场
  • 四川:广元最长嘉陵江绿道开建 主体工程年底
  • 房地产绿化带动哈尔滨苗木市场
  • 云南:西双版纳白旗兜兰第一批幼苗培育成功
  •  推荐产品
  • 月季|石家庄月季|河北月季|藁城月季|月季价格
  • 石家庄海棠|河北海棠|藁城海棠|南洼海棠|海棠
  • 石家庄桧柏|河北桧柏|藁城桧柏|南洼桧柏|桧柏
  • 石家庄白蜡|河北白蜡|藁城白蜡|南洼白蜡|白蜡
  • 石家庄国槐|河北国槐|藁城国槐|南洼国槐|法桐
  • 石家庄龙爪槐|河北龙爪槐|藁城龙爪槐|南洼龙
  • 上一篇:山东滨州创新平原绿化造林模式实现“六个突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