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如何移栽及后期养护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道路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中,经常会遇到大树甚至古树名木,有的采取绕道而行,有的则避让不开,不得不让树"搬家"。特别是近年来,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为了让绿化早见成效,大树移栽在各大中城市如北京、石家庄等地较多。如何让大树移栽后提高成活率?河北苗木基地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高大乔木移栽的经验,现将其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一、起苗前的准备
1、选择移植对象。一般挑选交通方便、能吊装、无病虫害、无病毒感染,树干粗壮,树形具观赏性,移植后达到美化效果的植株。
2、截干、短枝。由于植株树冠高大,不利起苗,不便装卸,难以运输,影响移植成活率,故选好对象后就要进行截干短枝。具体要求:留枝、干不宜过长过高,切口平整,不要有破裂,截后即时用石蜡或薄膜封口,以便保水、防止枝干由切口开始干枯,导致植株死亡。
3、挖土断根。如果时间充足,最好在起苗前一个月将选好的对象挖土断根,但不要断底根,挖后覆盖土。移植的树木要带泥头,一段泥头直径大小是树干直径的2倍左右。挖土断根后植株容易倒伏,覆土后最好用支架将树撑住,以防伤害人畜。
二、起苗、吊装、运输
起苗前先用麻袋或棉布缠住要绑绳索的树干位置,再用绳索将其绑实吊住,然后拆支架挖土断底根。这样一方面可防止树皮破损,另一方面保证人员安全。树吊起放到运输车辆上面时注意要用麻袋、稻草或泡沫垫住枝干与卡车接触的地方,以免磨擦损伤树皮;还要用锯将过高和过宽的枝干部分截去,以免违章运输。
三、种植、养护
植株一般要求种到交通方便,能吊卸之处。种植点不能积水,因断根切口泡水容易变黑腐烂,病菌更易侵入发病。种植前先打穴挖坑,穴宽要比泥头大约20—30厘米,穴深要将泥头埋没并高出30—40厘米,下基肥放杀虫杀菌药后回土20—30厘米拌匀即可吊卸种植。种植时注意:一定要吊住定位,吊定后四周空穴逐层回土填埋,用木桩冲实或边回土边冲水,然后用支撑分三面固定树干,再卸下吊索,这样才可确保不倒伏和人员安全。植后一个月内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太多水;萌芽后可节水,保证其正常生长所需水分要求即可。萌芽枝叶幼嫩,容易发生病虫害,这时要注意打药除虫、防毒杀菌。一般植株萌条说明已长新根,此时可施速效肥,以促枝叶生长,到一定冠幅可进行修枝整形,使移栽的植株更具观赏性。
大树移栽后,一定要加强养护管理。俗话说得好,"三分钟,七分管",由此可见,养护管理环节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当然,要切实提高大树移栽后的成活率,还要在绿地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等方面动动脑筋,下点功夫。
(一) 土壤的选择和处理
要选择通气、透水性好,有保水保肥能力,土内水、肥、气、热状况协调的土壤。经多年实践,用泥沙拌黄土(3:1为佳)作为移栽后的定植用土比较好,它有三大好处,一是与树根有"亲和力"。在栽培大树时,根部与土往往有无法压实的空隙,经雨水的侵蚀,泥沙拌黄土易与树根贴实;二是通气性好。能增高地温,促进根系的萌芽,三是排水性能好。雨季能迅速排掉多余的积水。免遭水沤,造成根部死亡,旱季浇水能迅速吸收、扩散。
在挖掘过程中要有选择的保留一部分树根际原土,以利于树木萌根。同时必须在树木移栽半个月前对穴土进行杀菌、除虫处理,用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粉剂拌土杀菌,用50%面威颗粒剂拌土杀虫(以上药剂拌土的比例为0.1%)。
(二) 移栽后的水、肥管理
1、 旱季的管理:6~9月,大部分时间气温在
2、 雨季的管理:南方春季雨水多,空气温度大,这时主要应抗涝。由于树木初生芽叶,根部伤口未愈合,往往会成树木死亡。雨季用潜水泵逐个抽干穴内水,避免树木被水浸泡。
3、 寒冷季节的管理:要加强抗寒、保暖措施。一要用草绳绕干,包裹保暖,这样能有效地低御低温和寒风的侵害,二是搭建简易的塑料薄膜温室,提高树木的温、湿度,三是选择一天中温度相对较高的中午浇水或叶面喷水。
4、 移栽后的施肥:由于树木损伤大,第一年不能施肥,第二年根据树的生长情况施农家肥或叶面喷肥。
(三) 移栽后病虫害的防治
树木通过锯截、移栽,伤口多,萌芽的树叶嫩,树体的抵抗力弱,容易遭受病害、虫害,如不注意防范,造成虫灾或树木染病后可能会迅速死亡,所以要加强预防。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敌杀死等农药混合喷施。分4月、7月、9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连续喷本次药,每星期一次,正常情况下可达到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