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园林绿化
  • ■ 当前位置 > 苗木基地 > 资讯中心 > 园林绿化 >
  • 江苏:太湖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3-02-23 09:43 作者:河北苗木基地 点击: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是大自然赋予江苏的宝贵财富,这也是历史赋予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任。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太湖蓝藻事件早已成为记忆中的发展之痛,而如今浩淼的太湖,正让人们领略水质稳中趋好的生态风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是大自然赋予江苏的宝贵财富,这也是历史赋予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任。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太湖蓝藻事件早已成为记忆中的发展之痛,而如今浩淼的太湖,正让人们领略“水质稳中趋好”的生态风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对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鲜明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环境,继续加强以太湖治理为重点的流域污染治理。

        聆听着激越人心的擂鼓声,在奋力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上,江苏人使命在肩,信心于胸,决策于手,行动在即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太湖治理是当代江苏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措施,坚决打好治理太湖这场硬仗。

        五年之战,策策攻坚;五年之治,步步艰难。回眸治理太湖的历程,这五年,承载着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承载着宜居幸福的民生期待;这五年,多维创新,多元发力,生动勾画出科学治太的有效路径。让我们追寻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让我们感受江苏生态文明的成果,让我们体悟江苏全力治理太湖的实践内涵与境界

        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

        2012年,是太湖水危机爆发的第5个年头,亦是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实现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五年来,我省太湖流域各级党委、政府与省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连续5年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两个确保”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江苏发展大局,江苏治太工作交出了一份力透纸背、提振人心的绿色答卷。

        这一份厚重的答卷,饱蘸着江苏坚持科学发展的坚定与自信。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太湖治理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一手抓应急防控,一手抓长效治理,治太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国家总体方案近期(2012年)目标任务。

        这一份厚重的答卷,印证了太湖水质的不断改善。过去的五年,是太湖水质稳中趋好的五年。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由中度改善为轻度,初步扭转了富营养化趋势。2011年,太湖水质总体为类,在全国“三湖"中水质改善情况好于其他“两湖”。太湖连续五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目标,饮用水保障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蓝藻发生强度逐年减弱。15条主要入湖河流年平均水质基本消除劣类。

        这一份厚重的答卷,透示出太湖流域环境的整体提升。过去的五年,是流域环境显著提升的五年。在苏南5市及流域县级市全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16个市、县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占全国40%,是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和生态城市群。现在的太湖被生态湿地和防护林所环绕,乡村河道逐渐变得清澈整洁,一度消失的水生动植物又重新回来,农妇临河淘米洗衣的场景再次出现。城市河道两岸绿树成荫,一步一景,成了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这一份厚重的答卷,书写出环境优化增长的崭新轨迹。过去五年,是治太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五年。流域各地将太湖治理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倒逼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着力破解环境资源束缚,逐步由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变。“十一五”期间,流域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竞争力均较2007年有了较大提升。

        无言的数据,有迹的发展,铭于丹青。太湖治理的五年成效镌刻下江苏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生态足迹。

        科学谋划多策并举,让治太工作守土有责

        治理太湖是硬仗。“思路决定出路,只有高起点规划、科学谋划,才能找到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赢得新局面。”省太湖办负责人感言,打好这场硬仗,关键是注重科学治太的系统性、协同性与整体性,多策并举构筑太湖治理的合力。

        严守饮用水安全底线。流域各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构筑了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地、区域供水联网建设和自来水深度处理等四道安全屏障,建立了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水厂出厂水质全面达到国家最新卫生标准,部分水厂的出厂水质已经符合直饮要求。

        构建安全度夏防线。加强监测预警,初步建立“天地一体、水陆联动”的监测监控体系。强化清淤捞藻,实施生态清淤近2800万方,蓝藻处置基本实现“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严密防控湖泛,采取应急清淤、曝气充氧、人工降雨等措施,有效降低湖泛发生几率。坚持调水引流,累计调水120亿立方,其中入湖57亿立方,促进了水体流动。

        贯穿结构调整主线。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传统产业焕发新春,现代高效农业方兴未艾。流域三次产业比重从2007年的2.2:58.6:39.2转变为2011年的2.3:52.9:44.8,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2007年31.94%提高到2011年的38.51%。

        亮出综合治理红线。工业点源出重拳,累计关闭化工企业4100余家,关停印染、电镀、造纸等重污染及不能达标排放企业1000余家,审核企业约3000家。农业面源治重点,累计取缔、关停和迁移畜禽养殖场1800多处,改造圈舍面积30万平方米,拆除网围养殖面积36多万亩。治污设施全覆盖,流域实现了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供水和生活垃圾运转处理“三个全覆盖”。生态修复见成效,建成生态拦截系统300多万平方米,控制性种养水生植物面积8.7万亩,植树造林41.26万亩,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7万亩。

        保持铁腕治污高压线。以铁的手腕、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强力推进太湖治理。每年初,省政府召开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与流域五市、省有关部门签定目标责任书,强化定性和定量考核。提高环境门槛,修订并实施《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实施最严厉的整治手段,倒逼企业减排和地区结构调整。省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开展执法监管、项目审计、专项督查等工作,促进了治太责任落实。

        拢指为拳,合掌发力。通过建立健全“五条线”工作机制,一个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擦亮了太湖这颗江南明珠的熠熠风采。

  • 查看与 | 
  • 苗木基地 | 
  • 河北绿化苗木 | 
  • 河北苗木基地 | 
  • 石家庄绿化苗木 | 
  • 石家庄苗木 | 
  • 石家庄苗木基地 | 
  • 藁城苗木 | 
  • 藁城绿化苗木 | 
  • 藁城苗木基地 | 
  • 相关产品
  •  相关新闻
  • 浙江:宁波北仑四个杜鹃新品种获认定
  • 湖南43000亩造林推进美丽新宁建设
  • 2013-02-28苗木基地价格
  • 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举办蜡梅展
  • 河北赵圈镇“三字方针”提升造林绿化水平
  • 2013-02-27河北苗木基地价格
  •  推荐产品
  • 月季|石家庄月季|河北月季|藁城月季|月季价格
  • 石家庄海棠|河北海棠|藁城海棠|南洼海棠|海棠
  • 石家庄桧柏|河北桧柏|藁城桧柏|南洼桧柏|桧柏
  • 石家庄白蜡|河北白蜡|藁城白蜡|南洼白蜡|白蜡
  • 石家庄国槐|河北国槐|藁城国槐|南洼国槐|法桐
  • 石家庄龙爪槐|河北龙爪槐|藁城龙爪槐|南洼龙
  • 上一篇:河北栾城县今冬栽植苗木80万株
    下一篇:石家庄苗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