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园林绿化
  • ■ 当前位置 > 苗木基地 > 资讯中心 > 园林绿化 >
  • 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

    时间:2012-07-14 22:55 作者:石家庄苗圃 点击:
    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被植物增加了绿地的绿量,丰富了乔、灌、草的层次,提高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 石家庄苗木基地认为地被植物的发展前景一样很乐观。 但近年来,在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中,也

    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

           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被植物增加了绿地的绿量,丰富了乔、灌、草的层次,提高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石家庄苗木基地认为地被植物的发展前景一样很乐观。

            但近年来,在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园林应用中,也出现了滥用和标新立异的现象,距离应用地被植物的本意愈来愈远。因此,在地被植物应用中,应重视地被植物的理性选择,防止出现反生态、反自然的做法,以利于地被植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回归绿色本质 目前,国内各地纷纷大量引进地被植物的新品种,尤其是彩叶类地被植物,但其品种选择和应用中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花叶类园艺品种大多需全光照条件,否则长势不良,且花叶性状将逐步丧失。而在目前普遍夏季高温干旱的城市绿地,越夏浇水管理相对困难,因此一些叶形较大、叶片较薄质的花叶种,其蒸腾作用强、失水快,容易引起叶枯焦,即便在林缘、疏林下配置也可能引起灼烧现象,如花叶玉簪、花叶锦带花、花叶节骨木等。

            其次,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江南地区,尤其是梅雨季节,植株往往生长表现不理想,环境过湿易引起腐烂,叶枯、叶烂后的群体景观效果不佳,如金叶过路黄、多花筋骨草、银香菊、绵毛水苏等。此外,尽管某些彩叶类地被植物在局部地区配置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但不适于大面积栽植,如花叶杞柳、紫叶酢浆草、花叶美国薄荷等。

            更为重要的是,彩叶类地被植物能形成炫耀亮丽的植物景观效果,但如应用过多,则难免过于花哨,容易引起视觉疲劳。随着人们绿化观念的回归,今后将更为注重自然的绿色,因此应慎重选择彩叶植物,尤其在大面积进行的园林地被应用中。

            对于地被植物彩化、亮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倡应大量应用观花类地被植物,如宿根美女樱、宿根天人菊、美丽月见草、常夏石竹、地稔、二月兰、蝴蝶花、马蔺、白芨、中华蟛蜞菊、旋覆花、岩白菜、蛇莓等。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和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适应性和观赏价值特点,以期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回归乡土本色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仅种子植物就超过25千种。柏科、杨柳科、紫茉莉科、芍药科、小檗科、蔷薇科、豆科、黄杨科、卫矛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木犀科、夹竹桃科、禾本科等均有许多优良的地被植物,而许多宿根草本及部分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也可用于地被,加上蕨类植物,其数量应超过种子植物的半数,但目前应用在园林中的却很少,而且种类单一,缺乏地方特色。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各城市园林中,常用地被植物种类不超过200种,而各地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一般少于100种。

            乡土地被植物抗逆性强,栽培简便,管理粗放,是提高绿化水平的经济有效途径。而国内各地区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如此丰富,在目前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资源,丰富园林景观,营造本地特色,其前景广阔。

            回归自然属性 随着园林地被植物物种多样性发展,通过密植来达到铺地效果的植物种类、品种愈来愈多。但从植物的生态效应和地被植物的本义出发,今后还应加强藤本植物、常绿类丛生矮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的应用,真正通过植物的萌蘖、蔓生、丛株等自然属性来达到园林铺地的目的,也是符合景观植物生态配置的要求。传统的低矮及匍匐地面的木本与藤本植物有匍地柏、八角金盘、箬竹、菲白竹、络石、薜荔、枸杞、蔓长春花、扶芳藤金银花、吊竹梅等,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地被植物的密集片植方式在局部地区配置也可行。如春鹃、日本栀子、吉祥草、麦冬等在林下、路缘等的片植,给人以一种充实饱满、步移景换的感觉。同时,在大面积的单色地被如沿阶草、吉祥草等植物,以金边阔叶麦冬、黄斑大吴风草、斑叶蜘蛛抱蛋等彩叶植物,或石蒜、白穗花等冬绿型草本植物进行混种点缀,能够很好地解决色彩单调和植物枯萎之后的凋敝景象。地被植物与其他类型植物配置时,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大空间使用枝叶较大的种类,小尺度使用枝叶细小的种类,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衬托。在巧妙进行色彩处理的同时,掌握株型、品种等要素在完善铺地效果上的作用。

            近年来,地被植物的生态应用愈来愈得到重视,尤其应用于公路绿化、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研究涉及植物选择、抗性研究和绿化栽植方式等。如耐盐碱的白刺在公路绿化中应用,不仅枝条在第二年即可生出萌蘖根,整个边坡可完全被覆盖,固土护坡能力极强,而且白刺还具有较强的降盐改土效果。研究报道表明,苇状羊茅、葛藤、百脉根等几种草本地被在护坡绿化的水土保持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尤其百脉根的水保效应最明显。

            回归生态配置 地被植物的生态配置,指遵循地被植物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的需求,对地被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生长速度,如耐旱性、抗热、抗寒、耐湿、耐阴及耐酸碱程度等,就可选择适合该地立地条件的植物种类,然后估计生长速度、充分成长之后占有的面积,以计算达到完全覆盖地面所需时间。

            由于目前地被植物种类和品种繁多,园林设计与绿化建设人员需充分认识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既有理性又能充分展现艺术化地选择与应用园林地被植物,从而达到本色、自然、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