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园林绿化
  • ■ 当前位置 > 苗木基地 > 资讯中心 > 园林绿化 >
  • 园林绿化中打造科学宜人的生态环境

    时间:2012-02-02 09:29 作者:石家庄苗圃 点击:
    园林绿化中打造科学宜人的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景观的柔化剂和吸尘器,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对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可持续和谐发展理念越来越重视,崇尚挖掘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现代园林景观水平和生态主题空间,朝净

    园林绿化中打造科学宜人的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景观的柔化剂和吸尘器,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对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可持续和谐发展理念越来越重视,崇尚挖掘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现代园林景观水平和生态主题空间,朝“净化、绿化、美化、亮化、香化”的目标迈进,依次出现了由文明、卫生、花园城市向生态城市发展,园林绿化已从仅供浏览观赏和作为城市的装饰和点缀,逐渐向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转化,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与自然的人类活动最优环境。石家庄苗木基地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趋势和方向

     

    1 城市园林绿化趋势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多样性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要指标之一,城市或郊区的各类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水体自然生境、人工风景林地、草地等,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条件,促进城市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绿地和园林植物色块构图需求的多样性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兴起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园林色彩植物的品种开发及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城市园林绿化绿地也由单纯的建绿改为彩化美化,彩叶树(包括特色观赏竹子等)在城市中比例将会逐步提高,有望达到15%20%,拉开了园林绿化“色叶时代”的序幕,体现了园林发展的新潮流与发展趋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将达到自然、生态、人文的有机结合与和谐发展。

     

    2 存在问题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场地处理、品种引进、景石应用、草花草坪灌木色块运用、城市广场建设、竹子应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与关注。

     

    2. 1 忽视场地处理

     

    地形处理的设计施工和土壤改良问题,是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中最容易忽视的关键问题,制约绿化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绿化效果及景观保持效果。施工单位对这些隐蔽工程往往认为不重要而被忽视或轻易放过,没有相应的检验措施,从而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长势和景观效果。

     

    2. 2 盲目引种外来品种

     

    现在的园林景观工程大量应用、引用外来物种,出现盲目引种现象,一味追求高档、古龄、珍稀、大规格乔木或异国情调,甚至刻意营造热带海滨风情比如“夏威夷情调、澳洲风情、雅典氛围”,设计时也不顾当地地理条件,盲目规划或闭门造车或头脑发热只求“面子”工程,却忽略乡土树种和中小规格树木的合理使用和科学引种。

     

    2. 3 过量引用景石

     

    园林工程中大量应用景石,以及把刻字题词的大鹅卵石、奇石等作为标志景观,成为一窝风的“园林时尚”,使得采购石头大为盛行,既严重破坏了原始自然的生态资源。又造成园林景观的单调与形式主义盛行。

     

    2. 4 过度运用草花

     

    草花色彩鲜艳,易突出园林观赏效果,可以很好地烘托环境气氛,但过度使用却适得其反,在功能和经济上也不可取,而且养护成本太大,是普通地被的4060倍,在隔音吸尘方面也不如地被植物。在养护上,1年需换植68次,需定时大量浇水;在浇水、换植过程中又会影响交通和行车,占用车道、街道、要道、市政基础建设等。

     

    2. 5 大量运用灌木色块

     

    灌木色块在现今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已非常普遍,划几条色带可以轻松处理大块绿化场地布置,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大量充斥色块却不可取。由于色块绿化效果往往一成不变、季相单一,时间长了在视觉上易觉枯燥,同时因需要经常修剪则增加了相当高的养护成本,而且灌木极易退化、老化、色泽暗淡,又增加了更换成本,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很不经济。

     

    2. 6 草坪运用面积过大、代价过大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大量运用草坪一直有较大的争议,草坪看上去简洁美观、修建周期短、见效快,但生态功能十分有限,在降温保湿保水、调节小气候、放氧量等方面能力很弱,生态效益低,防噪防风滞尘效果也很差,同时因占地多、养护修剪打药浇水等费用很高、生命周期很短、后期观赏效果差、维持代价较大,显示出草坪的致命弱点。其忽视城市生物多样性和实际生态作用比,显得单调和机械,易遭日晒,缺乏空间立体层次,不符合游人的舒适要求。

     

    2. 7 竹子应用太少或应用不当竹子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意境,且有很多园林优势,如价格优势,是常绿植物,占地少、对光线要求不高、生命力强、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对人的视觉冲击力较大。但至今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仍不很广泛,主要原因是营造竹子的景观形式太单一、设计风貌太单调、在竹子造景和景观配置上没有突破创新,甚至存在竹子应用不当的问题,如因价格大战低价中标体制导致竹苗土球太小、竹鞭太短、没有统一的竹苗规格标准等,已严重影响竹苗栽种成活率、质量和新笋萌发能力;为省运费或图省事或只求“模式效应”而过度修枝成“鸡毛掸子”、“豇豆扦”等。过度密植或随意乱植,违背了竹子自然生长生态规律,导致种植效果不伦不类,带来种种浪费或害处,严重影响竹子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和自然景观,又很难进行种植、抚育、管护、管理活动,很快出现竹秆黄化、枯死、枯枝少叶现象,失去竹子自然景观和美观效果。特别在竹子的园艺化、艺术风格特色、造型、绿篱、地被运用、小品点缀等方面缺乏尝试与创新,制约了观赏竹子及竹子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3 解决对策

     

    3. 1 重视和关注绿化场地处理及土壤改良

     

    打破常规,采取回填土方、调整塑造地形、恰当处理弥补等方法,形成地形自然起伏、饱满丰厚、视觉美感的理想场地,并为绿化景观层次性空间感打好基础;同时采取换种植土、施有机肥等改良土壤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和疏松保湿状态。

     

    3. 2 以乡土优势树种为主,科学慎引外来珍稀树种及大规格乔木

     

    遵循规划统一性、保护优先性、物种丰富性、引种适应性原则,合理运用配置乡土优势特色树种,强化地方特色,增加生态价值与生态功能,同时做好研究考证及引种驯化试验工作,以适度适量适地适树为宜,保护和恢复植物生态系统、物种资源、种质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开展园林植物多样性规划调查,保护古树名木、不同立地类型植物资源、植物群落多样性,形成乡土树种和外来植物相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特色和一般树种相结合,乔、灌、草、花、竹、藤相搭配,富于季相色相变化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3. 3 适量应用及科学配置景石、草花、草坪、灌木

     

    色块在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科学美观、生态审美的基础上,适度适量应用及科学配置景石、草花、草坪、灌木色块等,提倡以树为主、以林为景,用草、石等起点缀烘托作用。注重生态功能与原生态自然景观效果,也要考虑经济适用,考虑养护管护成本,并消除后期景观隐患,做到乔、灌、草、花、竹以及水生、攀援植物、花坛、绿篱等相结合,草被、花坛、丛、林相结合,高、中、短、地被巧妙搭配点缀,保持生物多样性、实践应用灵活性、科学规律性。

     

    3. 4 艺术化应用竹子

     

    要大力推广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关键要在设计景观配置上突破和创新,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充分利用竹子在园林中应用的价格优势、常绿优势、生命力优势、文化内涵优势、再生力优势等,重点在背景林、丛生林、小品林、地被竹、文化专类园、文化内涵造景等方面,营造多种风格、特色、景观的竹子园林意境,积极探索竹子特别是观赏竹子在园林应用新形式、园艺化造型、绿篱、小品、盆景等的应用,全力提升竹子在园林中奇特优美的景观审美与文化内涵观赏效果。科学合理应用观赏竹,在竹苗土球、竹鞭长度、修枝、密度、管护、基础隔离措施等方面要有统一技术质量标准,一般应按国标土球是胸径的79倍,并带有足够长竹鞭,要适度修枝不能超过50%,保持竹子本身自然的枝丫伸展飘逸婆娑的美景形象,经常性专人清理越界或影响景观要求的竹鞭、竹苗、竹笋、竹秧、杂竹、枯死竹秆枝等,消除窜鞭、杂乱等隐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