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竹子主要产地在石家庄,石家庄竹子是华北地区出名的。

竹子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园林绿化中总不会缺乏竹子的身影,由于北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气候石家庄苗圃选择种植了耐寒耐寒的红竹,刚竹,早园竹,墨竹(紫竹),箬竹,金香玉,淡竹等适合北方气候品种的竹子。
红竹:幼竿被白粉,一、二年生的竿逐渐出现黄绿色纵条纹,老竿则无条纹;中部节间长17—24厘米,竿环和箨环中度缓隆起。箨鞘紫红色或淡红褐色,边缘紫褐色。背部密生紫褐色长纤毛,色彩美观。适于大面积片植,也可宅旁栽培,供食用并观赏。竹竿坚硬挺拔,竹材用途广泛,是一个多用的好竹种。
刚竹:淡绿色,枝下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隆起。全秆各节箨环均突起,新竹无毛,微被白粉;老竹仅节下有白粉环。节间具猪皮状皮孔区,秆箨密布褐色斑点或斑块,先端截平,边缘具较粗须毛,无箨耳和繸毛。箨舌紫绿色,箨叶带状披针形,平直、下垂,每小枝有2-6片叶,披针形,翠绿色至冬季转黄色。
刚竹抗性强,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能耐-18℃的低温。刚竹秆高挺秀,枝叶青翠,可配植于建筑前后、山坡、水池边、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风景区种植绿化美化。宜筑台种植,旁可植假山石衬托,或配植松、梅,形成“岁寒三友”之景。
早园竹,节间短而均匀,长约20cm;新秆节带紫色,密被白粉,基部节间常具淡绿黄色的纵条纹。箨鞘褐绿色或淡黑褐色,初具白粉,密被褐斑;箨耳及鞘口遂毛不发育;箨舌先端拱凸,具短须毛,中上部箨两侧明显下延;箨叶长矛形至带形,反转,皱褶。
紫竹: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白粉,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无毛;中部节间长25-30厘米,壁厚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隆起,且竿环高于箨环或两环等高。箨鞘背面红褐或更带绿色,无斑点或常具极微小不易观察的深褐色斑点,此斑点在箨鞘上端常密集成片,被微量白粉及较密的淡褐色刺毛。
紫竹为传统的观杆竹类,竹杆紫黑色,柔和发亮,隐于绿叶之下,甚为绮丽。 紫竹
此竹宜种植于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也可栽于盆中,置窗前、几上,别有一番情趣。紫竹杆紫黑,叶翠绿,颇具特色,若植于庭院观赏,可与黄槽竹、金镶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种同植于园中,增添色彩变化。紫竹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适合北方气候种植。
箬竹:竿壁厚2.5-4毫米;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隆起,节下方有红棕色贴竿的毛环。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具2-4叶;圆锥花序(未成熟者)长10-14厘米,花序主轴和分枝均密被棕色短柔毛。
金镶玉竹: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杆高4-10m,径2-5cm.新竹新竿为嫩黄色,后渐为金黄色,各节间有绿色纵纹,有的竹鞭也有绿色条纹,叶绿,少数叶有黄白色彩条。该竹竹竿鲜艳,黄绿相间故称为金镶玉,非常引人注目。有的竹竿下部之字型弯曲。
金镶玉竹发鞭、出笋力强,适应性强,种植易成林块。多采用母竹移植法栽植,用埋鞭育苗也极为容易。能耐-20℃低温。
淡竹:新竿蓝绿色,密被白粉;老竿绿色或黄绿色,节下有白粉环。竿环及箨环均稍隆起,箨鞘淡红褐色或淡绿色,有紫褐色斑点,无箨耳及遂毛。箨舌紫色;箨叶带状披针形,绿色。每小枝2-3叶,叶片披针形,长8-16厘米,宽1.2-2.4厘米。叶背基部有细毛,叶舌紫色。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耐寒耐旱性较强。常见于平原地、低山坡地及河滩上。竹竿坚韧,生长旺盛。竹林姿态,婀娜多姿,竹笋光洁如玉。适于大面积片植,也可制作小品。